這批案例包括鄭某等人假冒基金公司網(wǎng)絡詐騙案等7件,涉及基金、外匯、股票、期貨、保險等主要金融業(yè)務,表現(xiàn)形式雖各有差異,但實質(zhì)上都是犯罪分子將傳統(tǒng)詐騙犯罪包裝在各種金融產(chǎn)品、金融服務、金融平臺之下,誘導金融投資者投資,通過犯罪手段攫取廣大被害人的財富。
據(jù)介紹,這批典型案例中,有的假冒基金公司、保險公司名義,在網(wǎng)絡上進行虛假宣傳,以高額回報為誘餌誘騙投資者注資;有的利用虛假炒外匯、股票、虛擬幣平臺,虛構投資盈利、操控漲跌,詐騙被害人財物;有的虛構股評大師以投資指導為名,誘騙股民高位接盤;有的以新三板掛牌公司股權為名非法集資;有的以提高投資收益為誘餌,誘騙被害人高價購買金融服務或軟件。
最高檢第四檢察廳負責人介紹,從檢察辦案看,金融投資詐騙犯罪分子通常利用社會公眾金融知識欠缺、投資獲利心切、風險意識淡薄等弱點,編造“高大上”的投資名目,營造周邊人員普遍獲利假象,烘托“機不可失、時不再來”氛圍,將社會公眾一步步誘騙引入詐騙陷阱。
該負責人表示,金融投資騙局花樣不斷翻新,但套路基本相同。檢察機關提醒,廣大金融投資者開展任何金融投資活動要注意以下四點:
——加強金融知識學習,熟悉投資的業(yè)務,不盲目相信他人的營銷推介;
——堅持理性投資,提高風險意識,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資項目;
——提高對非法集資、詐騙等非法活動的警惕和識別能力,選擇正規(guī)的投資公司和渠道,警惕各類社交平臺的推薦活動,謹防通過來源不明的網(wǎng)站下載APP或投資相關產(chǎn)品;
——謹記金融投資必然伴隨風險,堅決抵制“保本保收益”“高收益無風險”等噱頭誘惑。
記者:劉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