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8日,一段“吉林大學看門大爺愛好寫詩,自出詩集”的視頻在網(wǎng)上廣泛傳播。視頻中,一位戴黑框眼鏡、身著灰色呢大衣的大爺,在面前鋪開了兩張紙,上面寫滿了對仗工整的詩句。大爺還與一名學生交流詩句:“日月門前過,守愛心不空。”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,這位看門大爺名叫張傳振,深受吉大師生喜愛,有學生稱其“滿腹詩詞,才華驚人。”
受師生鼓勵出詩集留念
昨天,在吉林大學看門大爺因出詩集而在網(wǎng)絡走紅后,吉大一名學生對北青報記者說,“這位看門大爺平時就深受吉大師生喜愛”。昨天下午,北青報記者聯(lián)系到這位“吉大紅人”張傳振。
張傳振說,“我沒想過印書,但詩詞受到學校師生歡迎,他們鼓勵我出書留念”。據(jù)張傳振介紹,他的詩集名為《心齋集》,選編了500首詩,分為勵志篇、旅行篇、雜感篇等8個篇章。詩集中大部分為格律詩,少部分為古風詩和詞。
據(jù)張傳振介紹,詩集中沒有白話詩,都是日常生活中對思想和生活感受的記錄,故起名為《心齋集》。其中的第三篇章是“正題篇”,記錄了一些重大事件。“這一篇很正能量。”張傳振對北青報記者說。
40年作詩4000余首
據(jù)介紹,張傳振今年70歲,祖籍山東,11歲時隨父母遷到東北。由于從小離鄉(xiāng),思鄉(xiāng)心切,上高中時,張傳振嘗試用詩句記錄離鄉(xiāng)思愁。令張傳振沒有想到的是,寫詩成為了他堅持50多年的愛好。“幾十年了,最大的愛好就是作詩,我不是特意去寫這些詩的,有詩興時就會立刻動筆寫下來。” 張傳振稱。
從學校畢業(yè)后,張傳振在吉林某高級中學任職,多年在畢業(yè)班教授語文課。在40年的教學生涯中,張傳振作詩4000余首,作品內(nèi)容以教學感想為主。作為教學骨干,張傳振還多次到國內(nèi)其他省市的中學進行教學交流。在出差途中,張傳振不忘用詩詞記錄下旅行見聞。
他告訴北青報記者,“出差去過不少地方,因此見識了不少,但最大的遺憾是,工作太繁忙,使我疏忽了對子女的文學熏陶。”北青報記者了解到,張傳振的妻子因照顧孩子未參加工作,張傳振負擔著家庭絕大部分的收入來源。在子女眼中,張傳振一身正氣,樸實慈愛。女兒張紅琴對北青報記者說,“從記事起父親就很喜歡寫詩,還寫得一手好字。小時候家里的櫥柜都是父親自己做的,櫥柜上圖案是他畫了之后用烙鐵烙上去的。”
退休后在吉大看門寫詩
2010年退休后,張傳振一下子清閑下來,他頻頻覺得生活無聊。后經(jīng)朋友介紹,張傳振成為了吉林大學教學樓的看門人。在吉大逸夫樓,張傳振將所作詩詞寫在A4紙上,貼在了逸夫樓的大堂墻面。路過的學生看見A4紙上的詩詞,覺得對仗工整,用手機將詩句拍下傳到網(wǎng)上。隨后,張傳振的詩得到很多師生的轉(zhuǎn)發(fā),包括吉大某教授和行政老師,都表示驚訝。張傳振由此成為吉大的“網(wǎng)絡紅人”。張傳振告訴北青報記者,“沒想到會在學?;穑蛺酆迷娫~的同學們交流,也是一件有趣味的事。”
走紅后,許多愛好詩詞的學生主動與張傳振交流。吉大中文系的一名博士生對張傳振說,“您的詩詞氣魄很大。”張傳振對此感到很意外,很開心。
2012年,三名經(jīng)濟學專業(yè)的學生自費印刷了張傳振的100首詩詞,供吉大師生傳看。直到現(xiàn)在,張傳振與這三名學生仍保持著聯(lián)系。
10月13日,張傳振的兒子突發(fā)腦干出血,為了照顧兒子,他跟吉大提出辭職。張傳振對北青報記者說,“如果兒子病情有好轉(zhuǎn),我還愿意回學校工作。但我年紀太大了,在學校應該退休了。如果吉大愿意留我這個老頭子,我還會繼續(xù)回去工作。”
來源:北京青年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