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記者專程趕到南門里社區(qū),只見“心靈溝通室”桌子上“心靈有約”的牌子清晰可見,一部電話、一本臺帳、一張四方桌,這就是該室全部“家當”。矍鑠的精神、兩只眼睛炯炯有神、微笑始終掛在臉上,這就是“心靈溝通室”最早“策劃人”、如今南門里社區(qū)黨支部書記—初志鴻。“‘心靈溝通室’成立于2005年,工作范圍涉及鄰里關系、夫妻溝通、情緒疏導等方面,根本宗旨就是幫助居民排解心結,引導居民學會與人溝通,及時化解矛盾和糾紛,從而推動和諧社區(qū)建設。”初志鴻向記者介紹。
“心靈溝通室”:群眾想啥我辦啥!
2014年4月,居民王思桐火急火燎地趕到社區(qū)“心靈溝通室”,看到初志鴻拉著就走,邊走邊說“要是這樣下去,我孩子的學習成績肯定會下滑,你快去我家看看給想個辦法!”初志鴻趕到王思桐家,只見她兒子趙文遠正在和幾個小伙伴玩平板電腦,根本沒心思學習。“我平時給別人打工,孩子放學后我根本沒有時間去輔導,最近考試成績實在太差,我就沒忍住打了他一頓。”王思桐向初志鴻細細道來原委。怎么辦?初志鴻開始想這個問題。最初,她想讓這些孩子放學后到社區(qū)來集中寫作業(yè)。但社區(qū)的辦公面積只有50多平方米,實在沒有合適的場所。這時,初志鴻想到找一家民辦教育機構,看能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場所。于是她找到轄區(qū)附近的新希望教育集團,負責人吳潮云聽了初志鴻的想法,一口答應下來。當年5月,“愛心教育輔導班”正式開班,每天下午義務為南門里社區(qū)進城務工子女提供集中學習的場所和作業(yè)輔導。“我們轄區(qū)內有300多戶流動人口,大多數(shù)都是進城務工人員,家里的孩子放學后沒有人照顧,更沒有寫作業(yè)的環(huán)境,‘愛心義務輔導班’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問題。”初志鴻說。
“心靈溝通室”:用溝通引導社區(qū)和諧!
轄區(qū)陳某是“兩勞釋放人員”,刑滿釋放后第一天,他并沒有直接回家,而是來到南門里社區(qū)“心靈溝通室”找到了初志鴻。“我都60了,出來以后沒有戶口、沒有身份證、又找不到工作。我說書記要不這么著吧,我呆在這社會上也沒啥意思,要不再犯點事把我送進去吧!”陳某說??吹疥惸城榫w極不穩(wěn)定,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,為了使他不重新走上犯罪道路,初志鴻給陳某主動談心,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。經過多方努力,先后為他辦理戶口、身份證,申請了低保,并積極與轄區(qū)單位聯(lián)系,最后在一家商場為他聯(lián)系了一份保安工作,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。“在我最困難、最無助的時候,是社區(qū)‘心靈溝通室’感化并幫助了我,我才沒有重新走上犯罪道路。”陳某說。
“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像是一座座橋,有的時候該架大橋,有的時候又該架獨木橋,搭錯橋了,路就走不通,漸漸地產生隔膜和矛盾。如今居民信任我,我就要用‘心靈溝通室’這一平臺去幫助他們搭起溝通的橋梁,引導居民和諧互動,創(chuàng)造良好的社區(qū)環(huán)境。”初志鴻說。(本稿件由叢臺區(qū)互聯(lián)網信息辦公室 吳超 提供)
小初,多虧你給我的建議,埋在我心里多年的難題現(xiàn)在已經解開了!、沒事兒,如果再有什么問題或想不開...